南海順德科技園顯“洼地效應”
高標準的工業園建成了,入園的國內外知名大企業多了,佛山南海科技工業園、順德科技工業園目前招商引資的“洼地效應”已經開始顯露,去年共有19家世界500強企業在佛山園區設立項目29個。圍繞建設集約園區、提升園區發展質量和水平的主題,昨日,佛山市、區、鎮、工業園的相關人士進行交流和切磋。
省委常委、市委書記黃龍云,市長梁紹棠,常務副市長黃維郭參加了昨日的佛山建設集約園區現場會。黃龍云要求,要集八年十年的時間和智慧,筑巢引鳳,“磨”好建設集約園區這一“劍”。
佛山工業經歷三個階段
佛山工業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,即: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,為粗放型的工業,特點是星羅棋布的村級工業園區為主體,這個階段全市的工業總產值達到258億元;20世紀90年代至2000年,即工業全面發展的階段,產業形成規模,也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和資源浪費,當時尚未明確提出園區發展的概念,這個階段全市工業總產值達到2048億元;2001年起,2003年提出了園區發展的概念,去年提出了建設集約園區的主題。
園區產業占全市總量六成
據了解,經過近兩年的發展,目前佛山園區的產業規模已占全市產業總量近60%,十大支柱產業、高新技術產業和新興產業正以更大規模快速向園區聚集,我市產業結構調整、優化升級和擴張發展重心已向園區轉移。
去年,全市園區新簽入戶企業1210家,投資總額459億元,比2003年大幅提高了129%。今年1至2月,全市工業園完成工業總產值247億元,工業增加值57億元,銷售收入237億元,利稅總額12億元。重點工業園區的主導作用和帶動效應更加明顯,上述四項指標分別占全市工業園區總量的一半以上。
四大問題掣肘園區發展
一是資源利用的集約化水平不夠高,全市入園項目的平均投資水平與江浙、廣州高新技術開發區相比,仍有很大差距。二是產業集約發展的水平不夠高。產業結構、層次較低,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產值的比重不大,新興產業正處于初步階段的發展。三是產業配套水平不夠高,體現在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不足,十大產業中的大部分產業還未形成完整的產業鏈,某些高端工藝和核心技術缺失,配套能力低。四是集約發展的環境水平不夠高。
園區要集聚龍頭和名牌企業
黃龍云指出,一個好的集約工業園區、好的項目和城市是相容的,佛山要全力打造集約型工業園區。
他說,集約型的工業園一定是有規劃、基礎設施高標準的工業園。同時,園區一定要為工業服務,為產業鏈服務,要出臺一些好的政策延長產業鏈,以此集聚一些龍頭企業及其配套企業、名牌企業;為產業升級換代服務,為物流服務,并與所在地區城鎮互動,為城鎮化建設服務,并解決當地農民的就業問題。